標籤

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

將AI技術用於失智患者的應用裝置

將AI技術用於失智患者的應用裝置

這是AI技術應用於失智患者的裝置概念圖,展示了一款輕便的智慧穿戴設備,設計用於輔助記憶與日常生活管理。




目前,AI 技術無法直接治癒失智症患者,但它可以輔助診斷、延緩退化進程、提高生活品質,甚至幫助患者保持一定的自主性和記憶功能。


1. 提早診斷與干預

AI 可以通過分析數據提前發現失智症的早期跡象,從而進行及早干預:

  • 影像學分析
    AI 可以分析腦部掃描(如 MRI 或 PET),檢測阿茲海默症相關的結構性變化(如腦萎縮或斑塊形成)。
    • 效果:早期診斷有助於延緩病情進展。
  • 行為和語言分析
    AI 分析患者的語言、寫作風格或行為模式,檢測微小的認知退化跡象。
    • 研究案例:某些聊天機器人已經可以監測語言中的詞彙減少或邏輯混亂,作為診斷工具。

2. 輔助記憶與日常生活

AI 可透過工具或應用程序幫助失智症患者管理日常生活,提高他們的自理能力:

  • 個人助理 AI
    • 透過語音助手(如智能音箱)提醒患者進行日常活動(如吃藥、喝水、約會)。
    • 自動化家居設備幫助患者完成簡單任務,如開燈、設定鬧鐘。
  • 記憶輔助系統
    • AI 系統根據患者過去的生活記錄提供定制化提示,幫助喚起記憶。
    • 結合 AR 技術,當患者看著某人或某物時,系統提供相關的標籤或說明。



3. 認知訓練與康復

AI 驅動的認知訓練工具可以幫助患者通過練習維持或改善認知功能:

  • 遊戲化的認知鍛煉
    AI 開發的應用程序通過遊戲或互動活動訓練記憶力、注意力和問題解決能力。
    • 效果:有研究顯示,持續使用此類工具的患者能在短期內改善認知能力。
  • 腦機介面(Brain-Computer Interface, BCI)
    • AI 分析腦電波數據,訓練大腦重新激活被削弱的神經回路。



4. 照護支持

AI 為家庭和專業照護者提供重要幫助:

  • 監測患者狀態
    智能穿戴設備結合 AI,監控患者的心率、運動模式,甚至可能預測跌倒或迷路。
  • 個性化護理計劃
    AI 提供基於患者需求的定制護理建議,包括日程安排、飲食規劃等。
  • 緩解照護者壓力
    聊天機器人或心理輔助工具幫助照護者減輕心理負擔。

5. 創新治療探索

AI 還能幫助科學家研究失智症的新療法:

  • 藥物開發
    AI 模型分析海量基因與生物數據,加速發現可能有效的新藥。
  • 數字療法(Digital Therapeutics)
    基於 AI 的療法直接作用於患者,通過數字手段(如交互遊戲或虛擬現實)改善腦功能。

AI 的限制與挑戰

  1. 無法逆轉神經損傷
    目前 AI 僅能輔助治療,無法逆轉因神經元死亡造成的永久損害。
  2. 數據隱私問題
    AI 需要收集大量個人數據,可能涉及隱私風險。
  3. 長期效果未知
    許多 AI 技術仍處於試驗階段,其長期穩定性和療效尚需進一步驗證。

未來展望

隨著技術進步,AI 有可能在以下領域發揮更大作用:

  • 開發腦機接口技術,直接修復或補充失去的神經功能。
  • 深入了解大腦運作機制,從根本上破解失智症的成因。

AI 雖然不是失智症的治療解決方案,但它能幫助患者和家屬更有效地應對這種挑戰,並為未來的治療突破奠定基礎。


這是一幅AI分析腦電波數據的概念圖,展示了透過高科技腦波裝置與AI界面,視覺化激活弱化神經回路的過程。

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

出國旅行不用換外幣,一支app全搞定

出國旅行不用換外幣,一支app全搞定

出國時,到處比較換匯比較好的地方,換少了不夠用,多換了放著沒用,小額難換匯損又高,真是麻煩

相信這是每個出國玩的人,共同會遇到的問題

用多少,換多少,而且是用最即時,最好的匯率來換,可以綁定銀行小額零用金帳戶,從銀行帳戶直接扣,所以絕對不會多換,也絕對不會不夠用

目前世界上大部分的人都有手機

包括店家,銷售服務的個人,

他們可以用這套app綁定銀行帳號

用這app收費,錢會即時入帳,而且還會有獎金

比方收1000, 可以多5元,收100次,又可以多...

甚至可以向他們換小額現金,在一些不得不用現金的設備上(會越來越少)

現金換匯的價差相當大,即使用最好的匯率,馬上換出又換回,就會有很大的匯損

所以換匯存在極大的獲利空間

就算給用戶市場最好的價格,都還能賺很多,而用戶若發現這就是市場最好的價格,又不存在換出換回的匯差,就越能普及

小額就能掃碼用台幣(本國貨幣)消費, 收款方也是收到外幣(當地國貨幣)

我們每筆都有賺,還可以每筆從賺的錢再回饋雙方,讓他們覺得也有賺

這將會是一個很大的市場

2024年11月10日 星期日

無線能量傳輸

 無線能量傳輸

無線能量傳輸(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,WPT)是一種不需要使用電線或電纜,通過電磁波將能量從能量來源傳送至接收裝置的技術。無線能量傳輸技術使得電力可以無需接觸而傳遞,並被應用於許多領域,如手機無線充電、電動車無線充電、醫療植入設備的無線充電等。

無線能量傳輸的主要方式包括以下幾種:

1. 電磁感應式

  • 電磁感應式無線能量傳輸是利用變壓器的原理來傳輸能量。發射端和接收端各自有線圈,當發射端線圈通過交流電時會產生磁場,並在接收端的線圈上感應出電壓。
  • 特點:短距離傳輸,常用於手機無線充電和小型電子設備。

2. 磁共振式

  • 磁共振式透過兩個共振線圈的共振來實現能量傳輸。這些線圈調整至相同的共振頻率,能夠在更長距離內進行能量傳輸,並且不需要嚴格對準。
  • 特點:中距離傳輸,可應用於電動車無線充電和家具內置無線充電功能。

3. 微波傳輸

  • 微波能量傳輸是使用微波天線將電力轉換成微波,並發射到接收端天線,然後再將微波轉化回電力。
  • 特點:長距離傳輸,但受到方向和環境影響較大。主要在衛星和遠程供電系統中應用,現階段技術尚未普及。

4. 雷射傳輸

  • 利用雷射光束作為能量載體,透過發射端將光束照射至接收端光電轉換器來轉換成電能。
  • 特點:可用於遠距離且需要聚焦的應用,但由於安全性和環境(如霧或煙霧)影響,應用範圍有限。

應用前景

無線能量傳輸技術能夠提升電子設備的便利性,減少使用充電線的麻煩,並有望在未來提供更多創新應用,特別是在電動車無線充電、無人機充電以及智慧城市基礎建設中。然而,由於能量傳輸效率和距離的挑戰,無線能量傳輸技術的普及還需要進一步的技術進步和標準化。

2024年11月6日 星期三

用python將臉書的文章,搬到google blogger

用python將臉書的文章,搬到google blogger 

步驟1:取得 Facebook API 訪問權限

  1. 建立 Facebook 開發者應用:前往 Facebook for Developers 建立一個應用,並取得 API Key。
  2. 使用 Graph API 抓取文章:Facebook 的 Graph API 可以幫助您抓取特定頁面的文章內容。您需要在應用中獲取發文權限(Posts API)。

步驟2:取得 Google Blogger API 訪問權限

  1. Google Cloud Console:進入 Google Cloud Console,開啟 Blogger API。
  2. 建立 OAuth 2.0 憑證:以便讓腳本能夠訪問您的 Blogger 帳號。
  3. 授權 Blogger API:授權應用以便能夠新增和編輯 Blogger 文章。

步驟3:編寫腳本

  1. 設定程式語言:可以使用 Python,因為它擁有多種 API 客戶端庫,並且適合自動化任務。
  2. 抓取臉書文章:使用臉書 Graph API 抓取文章資料,存成 JSON 格式。這可以包括文字、圖片網址等。
  3. 發佈到 Blogger:使用 Google 的 Blogger API,將抓取到的內容轉換成 Blogger 的格式並發佈。您可以使用 google-api-python-client 庫來簡化對 Blogger API 的調用。

以下是一個簡化版的 Python 腳本範例:



python

from googleapiclient.discovery import build import facebook # 需要使用 facebook-sdk # 1. 設定 Blogger API service = build('blogger', 'v3', developerKey='YOUR_GOOGLE_API_KEY') # 2. 抓取臉書文章 access_token = 'YOUR_FACEBOOK_ACCESS_TOKEN' graph = facebook.GraphAPI(access_token) posts = graph.get_connections(id='me', connection_name='posts') # 3. 發佈到 Blogger for post in posts['data']: # 準備文章內容 title = post['message'][:30] if 'message' in post else '臉書文章' content = post['message'] if 'message' in post else '' # 發佈到 Blogger body = { 'title': title, 'content': content, } service.posts().insert(blogId='YOUR_BLOG_ID', body=body).execute()

注意事項

  • 以上腳本需要您填入實際的 API 金鑰和 OAuth 憑證。
  • 使用 facebook-sdk 來調用臉書 API 時,確保符合臉書的使用條款。
  • 這只是基礎的腳本範例,實際應用中還需要處理更多錯誤和異常情況。

優化建議

  1. 格式化:在發布文章前,可以將文字和圖片進行格式化,以便更符合 Blogger 的排版風格。
  2. 錯誤處理:如遇 API 請求失敗時,添加錯誤處理和重試機制。
  3. 定時執行:可以使用排程工具(如 cron)讓腳本定期運行,以便自動同步最新的臉書文章。